新闻媒体
    公司新闻
   当前位置 :   主页 > 新闻媒体 > 公司新闻

OB体育世茂能源2022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3-03-27 09:05        作者:小编

  2022年在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下,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国内社会总体平稳,为今后的经济发展打下一定的基础。在全球双碳和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为新时代我国能源电力高质量跃升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给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较好机遇。

  公司紧抓中意(宁波)生态园快速发展机遇,在董事会及公司经营层的领导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精细化管理,全面抓好成本控制,真抓实干、开拓进取,把“抓生产、保供热、促经营、提标准”作为总体目标,全力以赴保障安全生产运行,全面有序推进经营管理,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加快技术设备改造建设,抓进度抓质量把控好募投项目及垃圾炉改扩建项目,各项工作平衡有序推进。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及环保处罚事件,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全面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本着“统一领导、落实责任、分级管理、全员参加”的原则,今年公司完成安全管控体系建设与危险化学品及使用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加大运行设备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安全演练;进一步优化各项管理制度,加大安全员的考核管理和监督工作。完成《生产安全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和《危险化学品储存及使用现状安全评价报告》的编制。坚决杜绝各类违章违规作业,全面落实生产责任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对安全员进行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演练,全面提升抵御重大灾害事故的能力。严格控制环保达标排放,尽可能减少环保耗材用量,落实班均值环保控制要求,制定环保内控指标及内控超标考核,从而确保日均值不超限,完成环保自主及监督性检测任务,检测结果均符合标准。公司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及环保处罚事件发生。

  科学组织生产,强化工艺控制和工艺纪律,加强安全环保、生产运行、设备管理的联动协管,狠抓落实、强化责任,努力实现设备安全稳定长周期运行,确保三台垃圾炉稳定运营。一是在内部管理上,制定推进年度工作计划,根据停炉计划分解月度指标并实时跟进每日生产数据变化,运行中实时根据各参数出现异常进行原因分析。二是完善新增运行相关管理制度,建立生产运行考核管理标准,生产运行工作规范及管理制度,自动监测数据标记规则管理制度等。三是实时跟踪环保辅材、燃煤、天然气、柴油等因素,调整机组经济运行方式,合理控制垃圾仓库容,规范垃圾炉运行负荷上限,严格控制压差、炉温、排烟温度等重要参数,定期在线检查清理受热面积灰、风室检查清理等措施延长垃圾炉运行时间。

  坚持把技改项目建设作为扩投资、保增长、增效益的重要手段。强化项目管理、优化协调服务、推动技改实施,加强重点技改项目的跟踪检查。一是垃圾焚烧炉、环保设备等全面推进大修技改优化,完成年初制定的技改、大修项目36项,主要有#6炉PNCR自动控制的改造、#4炉ACC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等。二是SNCR、PNCR、小苏打等项目落地,满足了最新地方环保排放要求;活性炭、氨水泵、CEMS等备用系统安装提升了环保安全性;汽包水位保护、MFT大联锁等保护功能优化提升了锅炉运行安全性。三是在锅炉方面调整了大修方面落实计划推进,大修前制定落实各项检修内容清单及工期,全程跟踪检查、督促各项目检修进度,确保了每次大修都在既定时间内保质完成。同时今年公司共申报6项实用新型及4项发明专利,获授权3项发明及14项实用新型专利;截至2022年底持有4项发明专利,59项实用新型专利,审批中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公司肩负了中意宁波生态园及小曹娥电镀园区用户的供热重任,针对用户用汽量增大压力不够的情况,先后完成了相关管线改造工程。同时,积极拓展新客户,新增六家热用户已正常供汽生产。服务是部门的永恒主题,优化服务理念,强化服务手段,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对热网管道的巡查和保养力度,确保管道、仪表无故障,各供热管道安全平稳运行。积极做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收集贮存转运工作,提高垃圾燃烧热值及经营效率。

  “双碳目标”的提出为国家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指明了发展方向,即大力发展风光发电为主的非化石能源,以非化石能源电力逐步替代传统燃煤电力,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同时今年不断推出和光伏相关的利好政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印发的《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12月,国家能源局印发了《光伏电站开发建设管理办法》。在光伏行业政策暖风的吹拂下,为推动甬羿光伏业务开拓,保障未来可持续发展,分别召开了第二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和第二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向参股公司增加注册资本金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和《关于向参股公司宁波甬羿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增资扩股暨关联交易的议案》,同意向甬羿光伏增资828万元和426万元,公司按协议约定履行出资义务,向甬羿光伏的增资有利于公司抓住光伏行业发展的机遇,拓展新的业务领域。

  2022年公司是新建项目年,三期募投项目、5#垃圾炉改扩建项目等按计划开建,公司各项目管理分工落实、责任到位,精心组织、合理规划,控制成本、高效运作,同时增设土建、安装施工监理,利用第三方规范管理、提高现场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水平,提高工程施工质量,以确保每个项目如期、保质、顺利、全面的展开。一是三期募投工程—高温高压循环流化床锅炉发电机组,土建工程完成进度为主厂房完成总产值的80%;8#炉、9#炉本体安装结束,具备水压试验条件。二是三期募投配套工程—热网项目,海塘路至新甬矽电子路段,科兴路至欣斯路700米管线架空管及地埋管安装结束,其余热力管道工程都在按计划顺利推进。三是三期募投工程—化水站(综合水泵房)400T水处理系统于2022年12月全部完成竣工验收并投运,得水率达到设计要求;配套综合泵房工业水系统及工业、消防水池、回用水池等配套工程竣工验收后投入运行。四是日处理500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扩建项目及2#垃圾坑建设项目已开始启动。各个项目的按计划开建及顺利推进,为公司今后高质量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企业要发展,制度是保障,人才是关键。一是加强内部管理,今年继续完善公司各项规章制度作为重点推进工作,完善公司的薪资架构、绩效考核体系建设。二是强化培训和引进并重,建立员工培训常态化制度化,在提升现有人员的技能素质同时,引进专业性强的技术骨干,充实企业专业人才队伍,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撑。三是协调员工关系,营造融洽氛围,注重企业的发展带动员工能力提升和发展;完成对食堂、宿舍进行全面改造升级,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就餐和居住环境。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组织了相应的集体性活动,开展员工每年体检及团建活动,公司党、工、青各级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

  公司进入资本市场后,积极促进信披合规,建立多渠道的投资者沟通方式并开展多形式的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2022年公司开展了2次业绩说明会,参与了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开展的全球性投资者教育和保护活动“2022年世界投资者周”和中国证监会举办的“宪法宣传周”,向中小投资者普及了理性投资、价值投资和风险防范意识及宪法对我生活的重要性。根据《公司章程》要求,公司高度重视现金分红,认线年实施二次分红共派发红利80,000,000.00元(含税),积极回报股东。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2,362,623.25元,比上年增加12.07%,其中主营业务收入342,022,014.02元,比上年减少0.64%,电力销售收入50,667,771.37元,比上年下降8.88%,热力销售收入291,354,242.65元,比上年增加0.95%,垃圾处理收入47,138,712.30元,比上年增长10.18%,中意宁波生态园垃圾填埋场治理项目完工,计入治理垃圾处理收入40,127,441.14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609.37万元,同比增幅17.48%;年末总资产规模132,956.00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115,938.2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5.38%、12.20%;基本每股收益1.29元,同比增长0.78%。报告期限内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主要由以下原因:一是2022年受疫情影响,周边客户用汽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虽有新增客户的情况下供热量还是略有下降,但受益于煤热联动政策,煤炭价格在2021年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价格仍稳定在高位,导致蒸汽价格也较高,热力销售收入略有增加;二是公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做好精细化生产调度工作,减少能源消耗,增加一般固废垃圾处置量,降低设备维修成本,从而加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三是中意宁波生态园垃圾填埋场处理项目完工,增加了营业收入。2022年公司在营业收入及盈利能力上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及环保处罚事件发生,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年初制订的生产经营目标。

  2022年,董事会严格遵循《公司法》的要求,规范治理,根据监管部门的要求多次组织学习《证券法》、《股票上市规则》及内控制度等符合上市公司规范要求的法律法规,完善治理结构,认真执行股东大会决议,健全内控体系建设,维护公司在社会、监管部门的良好形象。根据股东大会决议,组织公司二次分红,积极回报投资者,在投资者中取得了很好的评价。

  董事会高度重视公司规范运作,强化制度建设,加入资本市场后,公司一是继续完善内控制度,支持经营管理层工作。二是加强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证券、法律、财务等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履职能力。三是梳理公司内控业务流程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内控制度,建立长效检查、监督机制,进一步提升治理水平。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积极履行职责,保持信息畅通,规范运行。董事会对股东大会各项决议进行了有效执行;每次董事会均邀请全体监事列席会议,并事先提供足够的资料,对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董事会仔细研究,合理吸收,共同维护公司及股东利益。

  在年初根据公司年度资金使用预算情况,审议通过年度资金授信方案,为年度后续的资金需求提供依据和便利。通过未来三年发展规划,为公司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2023年疫情防控已全面放开,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作为今后重要目标,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双碳”战略,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作为能源供给体系的核心,电力系统发展应逐渐向跨行业、跨领域协同转变,各产业用能方式向全面低碳化转型,以电力供给支撑经济增长,实现经济高效低碳发展。面对经济发展及行业发展新机遇,公司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势,高质量发展,紧跟中意(宁波)生态园区快速发展机遇,务实进取,坚持技术研发、管理模式创新,顺利确保项目投产运营,在垃圾焚烧类项目稳健运营拓展,拓展原料渠道,稳健为周边园区企业提供可靠的热源,在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领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断提升公司运营精细化水平,确保2023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及环保处罚事件发生。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公司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污染的高风险行业,需紧盯安全生产“六个零”的目标,做好生产经营活动中“三废”达标排放,积极应对可能面对的环保风险,推运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2023年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下,继续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设备、重点管线、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检修时段的安全教育、安全分析和安全监护,完善过筛式隐患排查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活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筑牢安全防火墙。同时,按照环保要求,严格管理,做好全年的常规检测工作,无遗漏无超期无超标;环保新政及时吸收、消化及运用,做到上政下达;推进环保技术改造,降低物料消耗,确保达标排放,确保2023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及环保处罚事件发生。

  2023年公司将在确保安全生产及符合环保要求的情况下,紧抓“以销定热、以热定电”的经营模式,在优先保证园区供热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调度安排垃圾炉与煤炉的产汽量及汽轮机配置,提升垃圾炉运行周期效率。跟踪一般固废的品质和数量变化对于燃烧、环保影响等一系列调整工作,确保新的一年生产工作安全稳定,提高生产效率。

  2023年公司将继续紧抓各个项目的进程,进一步清晰管理思路,扎实有序推进各个项目工作,对外提升协调管理能力,对内加强配合,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能力,保证各个项目工程质量,以确保项目顺利完工投入运营。

  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原材料包括燃煤和生活垃圾,随着公司的不断技改和项目建设的逐步完成,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固废治理水平,积极拓展固废原材料渠道,以更好的服务做好固废原材料的收集方式,保证充足的固废原材料供应。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业绩。一是继续完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管理机制等,弥补短板、做精做深管理,通过目标量化分解考核等,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二是提升内部管控能力,强化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缺陷管理等,进一步强化业务流程执行力,加强重大风险管理与监督。三是大宗原料采购,从市场源头倒逼成本效益,在保生产保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对原料采购成本考核控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完善供应商评价、进入、退出机制。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引进各项优秀的技能人才,促进企业健康稳健发展。一是加快引进和内部培养重要技术岗位人才相结合,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持。二是进一步做好工作岗位梳理和人员素质测评,加强员工绩效管理。三是以“利益需求和心理需求”为结合点,建立与员工晋升路线相匹配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动力,从而为企业与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继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与居住环境,开展团建活动等集体性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

  建立并提升公司的社会责任意识,完善公司治理,保护股东权益,稳健规范经营,积极回报股东。严格推行职业安全管理,保障员工健康安全;合理规划薪酬培训体系,提升员工岗位技能;努力营造和谐企业氛围,丰富员工业余生活;不断完善服务管理,切实维护消费者权益;树立环保意识,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公司以“提供清洁、高效、稳定、可靠的综合能源服务”为宗旨,坚持绿色、高效、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公司传统供热业务的范围进一步做大,高效、节能地满足客户的用热需求,持续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为新时代我国能源电力高质量跃升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给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较好机遇。2023年公司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大目标,紧抓公司区位优势,紧跟中意(宁波)生态园区快速发展机遇,务实进取,坚持技术研发、管理模式创新,顺利确保项目投产运营,在垃圾焚烧类项目稳健运营拓展,拓展原料渠道,稳健为周边园区企业提供可靠的热源,在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领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断提升公司运营精细化水平,确保2023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及环保处罚事件发生。新的一年,我们坚信,在股东单位大力支持下,在董事会的正确领导下,在所有员工的不懈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共同创造世茂能源更加美好的未来和全体员工更加幸福的生活!

  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属于“D4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行业,及根据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属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大类下的“热电联产”(分类编码:D4412)。

  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力行业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能源革命的战略部署,锚定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持续加快发展和低碳转型升级,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用电需求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2021年习提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新时代能源电力发展指明了科学方向,也为全球电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

  2022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我国能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全国能源行业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实现新突破、迈上新台阶、进入新阶段。

  (1)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创历史新高,带动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2022年,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5亿千瓦,连续三年突破1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1.52亿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6.2%,已成为我国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其中风电新增3763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8741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334万千瓦、常规水电新增1507万千瓦、抽水蓄能新增880万千瓦。

  截至2022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达到12.13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较2021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风电3.65亿千瓦、太阳能发电3.93亿千瓦、生物质发电0.41亿千瓦、常规水电3.68亿千瓦、抽水蓄能0.45亿千瓦。

  (2)风电光伏年发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发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达到1.19万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加207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1%,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8%,同比提高2个百分点,接近全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022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7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1.6%,较2021年提高1.7个百分点,可再生能源在保障能源供应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3)可再生能源重大工程取得重大进展。一是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进展顺利。第一批9705万千瓦基地项目已全面开工、部分已建成投产,第二批基地部分项目陆续开工,第三批基地已形成项目清单。二是水电建设积极推进。白鹤滩水电站16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长江干流上的6座巨型梯级水电站,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葛洲坝600068)形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三是抽水蓄能建设明显加快。2022年,全国新核准抽水蓄能项目48个,装机6890万千瓦,已超过“十三五”时期全部核准规模,全年新投产880万千瓦,创历史新高。(4)可再生能源竞争力不断增强。一是可再生能源发展市场化程度高,各类市场主体多、竞争充分,创新活力强。二是技术进步推动成本大幅下降,陆上6兆瓦级、海上10兆瓦级风机已成为主流,量产单晶硅电池的平均转换效率已达到23.1%。三是光伏治沙、“农业+光伏”、可再生能源制氢等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分布式发展成为风电光伏发展主要方式,2022年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5111万千瓦,占当年光伏新增装机58%以上。(5)我国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全球新能源产业重心进一步向中国转移,我国生产的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70%。同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为全球减排作出积极贡献,2022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相当于减少国内二氧化碳排放约22.6亿吨,出口的风电光伏产品为其他国家减排二氧化碳约5.73亿吨,合计减排28.3亿吨,约占全球同期可再生能源折算碳减排量的41%。我国已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和重要贡献者。

  在电力消费侧,研究构建推动“双碳”的市场化机制,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完善电价形成机制。2022年1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该意见将“探索开展绿色电力交易”单列于“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的市场机制”项下,指出应引导有需求的用户直接购买绿色电力,做好绿色电力交易与绿证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的有效衔接。该意见强调了绿电交易在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地位以及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市场价值,也为绿电交易市场赋予了“碳中和”时代的特殊意义,为绿电交易市场提供了新的发展路径。2022年1月18日,为全面促进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升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发布《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发改就业〔2022〕107号)。方案指出,要引导用户签订绿色电力交易合同,并在中长期交易合同中单列,加强高耗能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的刚性约束,且明确提出了建立绿色电力交易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挂钩机制。这一方案的公布给予了绿电交易市场新的活力,即绿电中长期交易合同与对高耗能企业使用绿电的刚性约束将一定程度地保证我国绿电交易市场规模;而一旦允许用户通过购买绿电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纳权重,将进一步有效刺激用户参与绿电交易市场的积极性。2022年8月,发展改革委、统计局、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将绿证作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认定的基本凭证。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证的核发和交易对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通过出售绿证,发电企业可以获得独立于可再生能源电能量价值的额外绿色环境收益,有利于调动市场主体投资建设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二是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利用。可再生能源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装机规模不断提升,拓展绿证核发和交易范围,从用户侧推动绿色电力的生产和消费,促进可再生能源高水平消纳利用。三是有利于引领绿色消费。目前,一些有环保意识的跨国企业已作出100%使用绿色电力的承诺,部分国家也对进出口贸易商品的绿色电力消费情况提出了明确要求,以购买绿证的方式,证明绿色电力消费,也是国际通行的体现环保贡献的重要途径。目前,我们正在结合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完善绿色电力证书制度,明确绿证的权威性、唯一性、通用性和主导性,拓展绿证核发范围,推广绿证绿电交易,引导绿色电力消费,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推动全社会更好消费绿色电力发挥更大的作用。2022年,全年核发绿证2060万个,对应电量206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135%;交易数量达到969万个,对应电量96.9亿千瓦时,较2021年增长15.8倍。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核发绿证约5954万个,累计交易数量1031万个,有力推动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我国提出了“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的中长期目标,在全球都在推动绿色低碳经济的氛围下,近期能源的合理利用被多次写入国家相关政策当中。热电联产作为一种仍在大力推进的清洁能源发电、供热方式,同样受到国家重视。

  热电联产指利用锅炉产生的蒸汽对外供热,同时在供热过程中利用汽轮发电机产生电能的生产方式,是热能与电能的联合高效生产。热电联产一般采用“以热定电”的原则,主要目标为满足所在区域热负荷的需要,并根据热负荷的需要制定最佳运行方案并同时进行发电。在传统发电厂中,产生的高温高压蒸汽推动汽轮机产生电力,完成做功后的低压蒸汽冷凝后重新注入锅炉,蒸汽在冷凝过程中热能未加以利用,因此传统发电厂的热效率一般较低,大约为30%-40%。而热电联产同步进行供热和发电,能源利用率较高,因此热效率可提升至80%左右,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经济性、环保性等,是国内外公认有利于节约能源与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

  一般而言,热电联产企业主要焚烧原材料为燃煤,此外还包括燃气等其他化石能源。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进循环经济,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国家鼓励对工业、生活废弃物如垃圾、污泥、煤矸石等低热值燃料进行综合循环利用。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项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依托当地热负荷,为具备资源条件的县城、建制镇提供民用供暖,以及为中小工业园区集中供热。

  热电联产是优化能源利用的重要方式之一,我国的热电联产行业于50年代起步,主要以投资工业热负荷为主,由于当时没有相对稳定的经济发展规划,工业布局较为分散,因此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发挥。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力推动下,我国在能源政策上提出了节约和开发并重方针,由于热电联产能够有效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政府大力支持热电联产项目建设。近年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发展热电联产,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倡和规范热电联产。受政策推动,未来高效环保的热电联产机组是主要发展方向,分散供热锅炉将被集中供热取代。

  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称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园区发展方面,积极利用余热余压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推动能源梯级利用,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2025年底前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同时,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水废气废液的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推广集中供气供热。鼓励园区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建材绿色化。因此,我国正不断鼓励热电联产行业向集中化、绿色化发展,以更高效地利用能源,并减少污染。

  2022年,垃圾发电项目的新增产能保持平稳,当年新增开标垃圾发电项目65个,与2021年相比基本持平;但是,千吨级以上项目占全年新增项目的比例从2020年的超过40%降为12.31%,项目逐步向我国中西部地区、县城下沉。垃圾处理费连续四年上升,一方面受国补退坡影响,新建垃圾发电厂在与地方政府谈判时倾向于提高垃圾处理费,另一方面由于环保监管趋严,企业成本增加,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恢复良性竞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生活垃圾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或者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主要包括填埋、焚烧和堆肥三种形式。其中填埋和堆肥是中国长期以来最主要的两类处理方式,虽然处理成本和技术难度相对较低,但不能很好的达到“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的要求,并会带来一定污染,垃圾再利用的比例很低,资源浪费严重。相较于卫生填埋、堆肥等处理方式,垃圾焚烧具有处理效率高、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等优点。垃圾经焚烧处理后仅产生少量的炉渣和飞灰,其中炉渣经过处理后还可用于制砖等其他用途,此外,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用于发电或供热,将进一步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因此,垃圾焚烧是目前较为实用,发展前景较大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应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双重要求,垃圾焚烧发电供热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青睐和垃圾处理的首选方式。

  随着我国城市人口逐年增加,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不断增加,对垃圾的处理需求将持续旺盛。在国务院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大力推动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垃圾收运体系日趋完善,处理设施数量和能力快速增长,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政府将继续加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建设,根据国家发改委发布《“十三五”全国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规划》,到2020年底,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因此我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将保持稳步提升。

  近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量保持较快增长,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总体来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以焚烧处理为主,根据国务院发布《“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到2025年,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占比65%左右。”截至2020年末,我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为56.78万吨/日,垃圾焚烧处理占无害化处理能力的比例为62.29%。随着政府大力推进生活垃圾焚烧无害化处理能力的建设,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行业的未来发展空间较大。应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的双重要求,垃圾焚烧发电供热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青睐和垃圾处理的首选方式。

  经过多年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产业,大部分垃圾焚烧处理企业一般采用垃圾焚烧发电上网的模式。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并指出我国目前垃圾焚烧供热发展还处在初期,产业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持不够,应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垃圾焚烧供热产业化发展,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构建区域清洁供热体系,为具备资源条件的县城、建制镇提供民用供暖,以及为中小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十三五”时期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形成一批示范项目。随着国家逐步重视垃圾焚烧热电联产,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垃圾焚烧热电联产的产业化发展,未来垃圾焚烧热电联产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务院发布《关于因地制宜做好可再生能源供暖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城镇集中供热价格和收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文件,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热电联产发展,鼓励加快生物质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生物质发电补贴也优先支持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推动垃圾发电企业向热电联产方向发展。

  2022年,垃圾发电项目的新增产能保持平稳,当年新增开标垃圾发电项目65个,与2021年相比基本持平;但是,千吨级以上项目占全年新增项目的比例从2020年的超过40%降为12.31%,项目逐步向我国中西部地区、县城下沉。垃圾处理费连续四年上升,一方面受国补退坡影响,新建垃圾发电厂在与地方政府谈判时倾向于提高垃圾处理费,另一方面由于环保监管趋严,企业成本增加,垃圾焚烧发电企业恢复良性竞争。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在确保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统筹绿色与安全,推动保障性支撑电源建设,大力发展常规水电、气电、核电,推动煤电清洁低碳发展、优化发展布局,依托技术创新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构建多元化电力供应体系。

  稳住煤电电力供应基本盘,推动煤电灵活低碳发展。目前以煤电为代表的火电仍然是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也是保障我国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基础电源。新增煤电重点围绕送端大型新能源基地、主要负荷中心、电网重要节点,统筹资源、严格管理、科学确定并优化调整煤电项目布局。在受端地区适当布局一批煤炭储配保障基地,提升煤炭应急保障能力。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大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改造力度,推广机组新型节能降碳技术,加快开展新型CCUS技术研发及全流程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2022年面对能源价格仍处于高位,极端天气频发等挑战,我国电力整体稳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经营模式、主要业绩驱动因素情况等均未发生重大变化。世茂能源是以生活垃圾和燃煤为主要原材料的热电联产企业,主要产品是蒸汽和电力,为客户提供工业用蒸汽并发电上网。世茂能源以“提供清洁、高效、稳定、可靠的综合能源服务”为宗旨,通过焚烧处置将垃圾转变为清洁能源,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公司位于杭州湾地区余姚滨海新城,作为唯一的区域性热电联产企业向中意宁波生态园,及周边电镀、食品园区提供集中供热。中意宁波生态园是浙江湾区经济的重要布局,自2015年成立以来,按“世界一流、国内顶级的生态型产业示范园”的目标定位,园区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及新材料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生命健康产业基地、综合产业基地等功能区块。随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深度推进、浙江“世界级大湾区”的谋划建设,中意宁波生态园作为长三角南翼重要产业区和前湾新区的主要组成部分,将成为长三角地区和浙江省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

  公司采取“以销定热、以热定电”的经营模式,在优先保证园区供热需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锅炉产汽量及汽轮机配置,蒸汽进入汽轮机推动其进行发电并排出蒸汽用于供热。公司的供热价格采取煤热联动的市场化定价机制,上网电价由国家发改委统一规定。

  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原材料包括燃煤和生活垃圾,燃煤由公司自行采购,生活垃圾则由余姚市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运输提供,无需采购。对于其他一般固废垃圾,由营销部主动积极联系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由双方协商确定一般固废处置费。

  公司采购的主要原材料为动力煤。公司运行管理部和物资采购部每月初根据燃煤库存情况预估当月采购数量,并由物资采购部安排采购。物资采购部向长期良好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询价,采购价格参考秦皇岛港动力煤市场价格作为依据,通过对供应商报价的对比,最终确定供应商。燃煤到货后由技术研发部的综合分析室进行抽样化验,检验成分是否满足合同要求,验收合格后入库。公司所需原材料的市场供应充分,采购量保持稳定。公司在保证生产需求的基础上维持合理库存,以满足生产需求。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热,以热定电”的生产方式。公司24小时不间断生产蒸汽,并根据客户实时用热需求安排实时蒸汽的产量,并在供热过程中,通过汽轮发电机组产生电能并上网。如锅炉生产的蒸汽量大于下游客户的蒸汽需求量时,则通过抽凝机组发电来消化冗余蒸汽。公司的实时供汽量根据热用户的蒸汽需求量的变化而变化,该过程主要通过安装在供热管道的流量计、温度压力变送器的实时参数来对锅炉的投料量、负荷进行调节控制。

  公司所生产的蒸汽以直销的模式供给客户,工业蒸汽以吨计量,按月结算,公司每月以客户端热计量表上的客户蒸汽使用量及当月汽价制作确认表,待客户签字确认后,以上述金额作为收入确认依据。

  蒸汽销售采用煤热联动的市场化定价,公司根据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合理制定供热销售价格,具体供热销售价格标准及确定办法如下:供热销售价格=煤热联动价格+脱硫脱硝热价+其他。公司每月将编制完成的《蒸汽价格调整通知单》发送给用热客户,以通知本月汽价变动情况。

  新增用热客户向公司提出用热申请,双方经协商后签订供热协议,明确供热参数如用汽量、蒸汽压力和温度等要素。公司根据新增客户的预计用汽需求情况,收取一定金额的开口费,并负责安装铺设供热主干管路到热用户厂区,由用热客户承担其厂区内的管线)电力销售

  根据公司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签署的《购售电合同》,公司所生产的电全部并入宁波电网,销售给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实现上网后再由国家电网销售到电力终端用户。根据《循环经济促进法》、《电网企业全额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监管办法》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的相关规定,本公司发电标杆电价为每千瓦时0.65元(含税),并按实际上网电量予以并网结算。

  公司是以生活垃圾和燃煤为主要原材料的热电联产企业,主要产品是蒸汽和电力,为客户提供工业用蒸汽并发电上网。主要采用“以销定热,以热定电”的生产方式。公司24小时不间断生产蒸汽,并根据客户实时用热需求安排实时蒸汽的产量,并在供热过程中,通过汽轮发电机组产生电能并上网。2022年受疫情影响,周边客户用汽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虽有新增客户的情况下供热量还是略有下降,但受益于煤热联动政策,煤炭价格在2021年大幅上涨的情况下,报告期内价格仍稳定在高位,导致蒸汽价格也较高;同时公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做好精细化生产调度工作,公司销售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公司的盈利能力稳定提升,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及环保处罚事件发生,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司是余姚地区唯一的生活垃圾焚烧处理中心,余姚各街道、乡镇的生活垃圾除厨余垃圾中进行生化或堆肥处理的部分、可回收垃圾中进行资源再利用的部分及有害垃圾外,均由公司负责焚烧处理。同时,公司不断扩展公司的固废处理经营业务范围,积极开拓固废收集与处理;还有公司已取得污泥焚烧处理项目备案;中意宁波生态园垃圾填埋场治理项目负责处理填埋场的垃圾,已顺利完工。通过上述努力,公司作为当地主要固废处理中心的地位得以巩固。

  考虑到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属于邻避项目,周围公众接受程度不高,选址困难,且在筹建时即考虑了建设规模与当地生活垃圾产生量的匹配程度,并为未来生活垃圾的增长预留了改扩建空间,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在一个地区投资建设后,缺少再筹建第二个的动力和垃圾来源,因此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具有显著的先发优势,公司作为余姚地区唯一的垃圾焚烧处理中心和主要固废处理中心,区域独占地位具有可持续性。

  公司位于余姚市滨海新城,作为区域性热电联产企业向中意宁波生态园,及周边电镀、食品园区提供集中供热。根据2018年5月公布的浙江省大湾区建设战略,包括中意宁波生态园在内的宁波前湾新区是浙江湾区经济的重要布局。中意宁波生态园是浙江省唯一、全国仅有的8个国际合作生态产业园之一。中意宁波生态园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及新材料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等功能区块。公司作为该区域唯一的热源点,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园区内企业的不断增多,公司集中供热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公司于2009年完成一期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并开始扩建二期垃圾焚烧项目,于2011年完成建设投产,成为国内较早进入垃圾焚烧热电联产领域的企业之一。公司垃圾焚烧项目投产后,余姚各街道、乡镇的生活垃圾除厨余垃圾中进行生化或堆肥处理的部分、可回收垃圾中进行资源再利用的部分及有害垃圾外,均由公司负责焚烧处理。一般情况下,一旦在一个县市区已经建立了垃圾焚烧项目,后续其他企业将难以进入该地区。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原因:(1)一个地区的生活垃圾数量虽然每年有所增加,但基本稳定,垃圾焚烧处理企业的建设规模往往与该地区的生活垃圾数量相匹配;(2)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属于邻避项目,一旦当地已有垃圾焚烧处理项目,建设新项目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公司在余姚地区具备固废处理的先发优势,也为公司发展成为余姚地区的静脉产业园创造了优良条件。

  公司主要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长期服务于公司,在十余年的经营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垃圾焚烧、燃煤热电联产行业管理经验,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系统化技术标准和运营模式。公司获得“垃圾焚烧厂无害化等级评定A级”,并多次被评为“环保良好企业”。公司已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构建5S现场管理体系,并建立了完善、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且严格地运用在企业运行的各个方面,以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目前,公司已上线管控一体化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生产经营的全程数字化管理。

  公司坚持以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为主导,建立了成熟的技术研发体系,并培养了行业内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公司目前拥有4项发明专利,59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在环保和节能方面形成了自己的优势。公司成立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及具备较为完备的技术和人才储备。公司曾荣获“宁波节能先进单位”、“余姚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称号,并通过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等审核。此外,公司积极与同行业公司开展技术交流,不断提高本公司的生产技术水平,保持在行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

  报告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2,362,623.25元,比上年增加12.07%,其中主营业务收入342,022,014.02元,比上年减少0.64%,电力销售收入50,667,771.37元,比上年下降8.88%,热力销售收入291,354,242.65元,比上年增加0.95%,垃圾处理收入47,138,712.30元,比上年增长10.18%,中标中意宁波生态园垃圾填埋场治理项目完工,计入治理垃圾处理收入40,127,441.14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20,609.37万元,同比增幅17.48%;年末总资产规模132,956.00万元,归属于母公司的净资产115,938.27万元、分别同比增长15.38%、12.20%;基本每股收益1.29元,同比增长0.78%。报告期限内营业收入的稳定增长主要由以下原因:一是2022年受疫情影响,周边客户用汽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公司虽有新增客户的情况下供热量还是略有下降,但受益于煤热联动政策,煤炭价格在2021年大幅上涨的情况下,价格仍稳定在高位,导致蒸汽价格也较高,热力销售收入略有增加;二是公司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做好精细化生产调度工作,减少能源消耗,增加一般固废垃圾处置量,降低设备维修成本,从而加强了公司的盈利能力;三是中意宁波生态园垃圾填埋场处理项目完工,增加了营业收入。2022年公司在营业收入及盈利能力上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全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及环保处罚事件发生,得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年初制订的生产经营目标。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在确保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统筹绿色与安全,推动保障性支撑电源建设,大力发展常规水电、气电、核电,推动煤电清洁低碳发展、优化发展布局,依托技术创新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构建多元化电力供应体系。

  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中,称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在园区发展方面,积极利用余热余压资源,推行热电联产、分布式能源及光伏储能一体化系统应用,推动能源梯级利用,具备条件的省级以上园区2025年底前全部实施循环化改造。同时,推动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使用,推进工业余压余热、废水废气废液的资源化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积极推广集中供气供热。鼓励园区推进绿色工厂建设,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建材绿色化。因此,我国正不断鼓励热电联产行业向集中化、绿色化发展,以更高效地利用能源,并减少污染。

  经过多年发展,垃圾焚烧发电已经成为较为成熟的产业,大部分垃圾焚烧处理企业一般采用垃圾焚烧发电上网的模式。2017年6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促进生物质能供热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并指出我国目前垃圾焚烧供热发展还处在初期,产业体系不健全,政策支持不够,应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垃圾焚烧供热产业化发展,加快垃圾焚烧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构建区域清洁供热体系,为具备资源条件的县城、建制镇提供民用供暖,以及为中小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十三五”时期生活垃圾焚烧热电联产形成一批示范项目。随着国家逐步重视垃圾焚烧热电联产,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垃圾焚烧热电联产的产业化发展,未来垃圾焚烧热电联产有较大的发展前景。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务院发布《关于因地制宜做好可再生能源供暖相关工作的通知》、《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城镇集中供热价格和收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文件,积极推动清洁能源热电联产发展,鼓励加快生物质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生物质发电补贴也优先支持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推动垃圾发电企业向热电联产方向发展。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统筹能源安全保障和绿色低碳转型,在确保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持续推动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统筹绿色与安全,推动保障性支撑电源建设,大力发展常规水电、气电、核电,推动煤电清洁低碳发展、优化发展布局,依托技术创新提升新能源可靠替代能力,构建多元化电力供应体系。

  稳住煤电电力供应基本盘,推动煤电灵活低碳发展。目前以煤电为代表的火电仍然是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也是保障我国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基础电源。新增煤电重点围绕送端大型新能源基地、主要负荷中心、电网重要节点,统筹资源、严格管理、科学确定并优化调整煤电项目布局。在受端地区适当布局一批煤炭储配保障基地,提升煤炭应急保障能力。推动煤电灵活性改造,加大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改造力度,推广机组新型节能降碳技术,加快开展新型CCUS技术研发及全流程系统集成和示范应用。

  作为前湾新区的重要能源中心之一,公司以“提供清洁、高效、稳定、可靠的综合能源服务”为宗旨,坚持绿色、高效、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将公司传统供热业务的范围进一步做大,高效、节能地满足客户的用热需求,持续提升公司经营业绩;与此同时,公司也将进一步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如根据下游工业企业的需求特点,研究提供压缩空气和氧气、氮气等工业气体的可行性,拓展压缩空气及制氧制氮集中供应领域,搭建综合能源供应架构,多方位满足客户的能源需求。

  中意宁波生态园是浙江省唯一、全国仅有的8个国际合作生态产业园之一,也是前湾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意宁波生态园是中意两国总理见证签署的国家级别合作园,自2015年成立以来,按“世界一流、国内顶级的生态型产业示范园”的目标定位。中意宁波生态园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新能源汽车及新材料产业基地、节能环保产业基地、通用航空产业基地、生命健康产业基地、综合产业基地等功能区块。目前中意宁波生态园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截至2022年末,已开发土地约为17.85平方公里,中意产业园仍有64%的土地尚未得到开发,后期将有大量企业入驻,截至2022年末,在建及已投产项目合计约114个,总投资额超680亿元。2020至2022年度,中意宁波生态园实现工业总产值分别为206.86亿元、337.69亿元和347.93亿元。截至2022年末,已进驻企业350家,增长迅猛。园区内新企业从签约到投产一般存在两年左右的建设周期,随着以前年度投资项目逐步投产,未来预计将会有较大的产能释放。

  公司作为该区域唯一的公共热源点,目前产能利用率已基本饱和,随着园区规模的不断扩大,园区内企业的不断增多,公司未来的供热需求也将不断增加,现有产能远不能满足区域内企业的热负荷需求,公司集中供热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根据《宁波市进一步加强危险废物和污泥处置监管工作实施意见》,全市各地各部门应共同努力,大力推进危险废物和污泥的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工作,建立健全覆盖危险废物和污泥产生、贮存、转运、处置全过程的监管体系,加快处置设施规划和建设。

  公司计划新增四套100t/d的污泥干化设备(已完成市经信局备案),对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和垃圾渗滤液预处理设施产生的污泥进行干化,而后焚烧处置。该项目属于环境治理项目,建成后,公司可形成日处理400吨污泥的处理规模,将干化污泥采用焚烧方式处理,实现变废为宝,既保护环境,又达到资源循环利用的目的。

  公司计划以上述污泥干化焚烧工程为切入点,拓展余姚市全部生活污水污泥、食品类污泥、印染类污泥进行干化焚烧处置,最终形成日处理400吨污泥焚烧处置规模。

  在垃圾焚烧推广以前,垃圾主要通过填埋的方式处理,在各地形成较多的大型垃圾填埋场。垃圾填埋场占用大量的耕地面积,破坏周边的土壤及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土地资源浪费。近几年,随着垃圾焚烧处理方式的推广,垃圾填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部分地区开展垃圾填埋场整治工程,对历史形成的垃圾填埋场进行综合治理。

  公司围绕资源综合利用积极拓展业务范围。中意宁波生态园园区规划的湖区部位存在一个历史遗留的垃圾填埋场,公司作为余姚市唯一的垃圾焚烧处理企业,以单一来源采购的方式承接了中意宁波生态园原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处置项目,对原有生活垃圾填埋场进行挖掘焚烧处理,将公司业务范围拓展至垃圾填埋场综合治理和一般固体废物处理。

  公司计划根据下游工业企业的需求特点,在供热、发电的基础上,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压缩空气和氧气、氮气等工业气体,拓展压缩空气及制氧制氮集中供应领域,搭建综合能源供应架构,为园区内企业节省生产成本,更高效地利用能源。

  在满足本地区业务发展需要的基础上,下一步公司将充分应用自身掌握的成熟的固废处理、燃煤热电联产项目运作经验及技术,在杭州湾及浙江省内外经济活跃、能源需求集中的地方,通过合资或独资、新建或收购等方式向外部区域拓展。公司将积极考察并选择条件合适的开发区及企业进行合作洽谈。

  同时,热电联产企业一般呈区域性分布,行业整体较为分散,因此外部热电联产企业项目较多,行业内也有很多通过收购兼并各地企业成为跨区域乃至全国性的热电联产或垃圾发电集团企业。公司将积极寻找合适的成熟标的,通过收购兼并的方式实现快速外部区域拓展。

  2023年疫情防控已全面放开,全面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将作为今后重要目标,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践行“双碳”战略,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作为能源供给体系的核心,电力系统发展应逐渐向跨行业、跨领域协同转变,各产业用能方式向全面低碳化转型,以电力供给支撑经济增长,实现经济高效低碳发展。面对经济发展及行业发展新机遇,公司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优势,高质量发展,紧跟中意(宁波)生态园区快速发展机遇,务实进取,坚持技术研发、管理模式创新,顺利确保项目投产运营,在垃圾焚烧类项目稳健运营拓展,拓展原料渠道,稳健为周边园区企业提供可靠的热源,在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领域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不断提升公司运营精细化水平,确保2023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及环保处罚事件发生。

  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公司是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易污染的高风险行业,需紧盯安全生产“六个零”的目标,做好生产经营活动中“三废”达标排放,积极应对可能面对的环保风险,推运形成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模式。2023年在“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下,继续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设备、重点管线、重点时段的安全生产工作,尤其是检修时段的安全教育、安全分析和安全监护,完善过筛式隐患排查体系,严格执行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主题活动,营造安全文化氛围,筑牢安全防火墙。同时,按照环保要求,严格管理,做好全年的常规检测工作,无遗漏无超期无超标;环保新政及时吸收、消化及运用,做到上政下达;推进环保技术改造,降低物料消耗,确保达标排放,确保2023年无重大安全事故及环保处罚事件发生。

  2023年公司将在确保安全生产及符合环保要求的情况下,紧抓“以销定热、以热定电”的经营模式,在优先保证园区供热需求的前提下,合理调度安排垃圾炉与煤炉的产汽量及汽轮机配置,提升垃圾炉运行周期效率。跟踪一般固废的品质和数量变化对于燃烧、环保影响等一系列调整工作,确保新的一年生产工作安全稳定,提高生产效率。

  2023年公司将继续紧抓各个项目的进程,进一步清晰管理思路,扎实有序推进各个项目工作,对外提升协调管理能力,对内加强配合,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能力,保证各个项目工程质量,以确保项目顺利完工投入运营。

  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原材料包括燃煤和生活垃圾,随着公司的不断技改和项目建设的逐步完成,公司将进一步提升固废治理水平,积极拓展固废原材料渠道,以更好的服务做好固废原材料的收集方式,保证充足的固废原材料供应。

  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业绩。一是继续完善组织架构、管理体系、管理机制等,弥补短板、做精做深管理,通过目标量化分解考核等,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二是提升内部管控能力,强化合规管理、风险管理、缺陷管理等,进一步强化业务流程执行力,加强重大风险管理与监督。三是大宗原料采购,从市场源头倒逼成本效益,在保生产保质量的基础上,加大对原料采购成本、物流运输成本的考核控制,有效降低运营成本。进一步加强供应商关系管理,完善供应商评价、进入、退出机制。

  企业要发展,人才是第一要素,随着公司业务的扩大,引进各项优秀质的技能人才,促进企业健康稳健发展。一是加快引进和内部培养重要技术岗位人才相结合,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人才支持。二是进一步做好工作岗位梳理和人员素质测评,加强员工绩效管理。三是以“利益需求和心理需求”为结合点,建立与员工晋升路线相匹配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动力,从而为企业与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继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与居住环境,开展团建活动等集体性活动,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

  热电联产企业安全生产体现在设备连续、安全、可靠的运行。如果因自然灾害及运行、维护不当发生事故,将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影响。供热企业的安全生产隐患主要是指热水锅炉运行时的风险,高温热水锅炉在运行中,如果出现违章操作、安全附件失灵等特殊情况,可能出现超压、超温、汽化、爆管等事故,如处理不当会引起锅炉爆炸。高温热水锅炉在密闭状态下运行,当压力超过设备承受压力时,可能会造成事故。因此,安全生产管理一直是公司日常运行的工作重点,公司认真接受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消防管理部门的OB体育监督管理,公司各部门明确安全生产责任人,制定了追责制度,建立了全员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并且通过了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公司采用具有高安全标准的设备,并对锅炉压力、温度、管道设施压力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安装自动报警装置,对危险源建立了巡视排查制度,同时对锅炉相关岗位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岗前安全培训,确保工作人员遵守规章制度。

  报告期内公司没有出现重大供热安全责任事故,未因安全生产原因受到处罚。尽管公司在供热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建立了严格的内控制度,但一旦出现未严格执行的情况,仍然存在发生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可能,从而对公司运营造成较大的损失。

  公司是以生活垃圾和燃煤为主要原材料的热电联产企业,相关业务受国家各级环境保护部门的严格监管。近几年来,政府一方面出台了支持环保行业快速发展的有利政策,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环保行业的监管力度。公司严格按照环保部门的有关要求运营,报告期内,公司没有受到环保处罚。然而,燃煤和垃圾焚烧过程中产生的烟气、灰渣、噪音等,尤其是垃圾焚烧所排放的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氯化氢、氮氧化物、二噁英等物质若处置不善或未达标排放,可能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相关生产过程受到环保部门的严格监管和公众舆论的密切关注。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对环保工作的日益重视,国家和各地方政府将制定和实施更为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并提高现有的环保标准。这会导致公司的环保投入将随之增加,对公司的经营可能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是以生活垃圾和燃煤为主要原材料的热电联产企业,受产业政策的影响较大:1、根据国家发改委于2012年3月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垃圾焚烧发电价格政策的通知》(发改价格[2012]801号)规定,公司目前垃圾焚烧发电的上网电价为0.65元/度;2、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

  的通知》(财税[2015]78号),公司资源综合利用产生的电力、热力产品享受增值税100%即征即退的优惠政策;3、根据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要求提高生活垃圾焚烧补贴标准的复函》(余政办函〔2017〕133号)文件及《关于调整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费的复函》(余政办函[2020]54号),以及余姚环卫与世茂能源于2020年6月24日签署的《浙江省政府采购合同》,生活垃圾焚烧补贴改名为生活垃圾焚烧处置费。未来如果相应产业政策发生变化,或政府减少补贴及支持力度,则对公司的经营可能造成不利影响。4、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公司经营业务的主要原材料为生活垃圾与煤炭,对供热业务而言,因为公司供热价格实行煤热联动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在煤炭价格上涨时,供热价格同步上涨,而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无成本的生活垃圾与采购的煤炭两部分,因此,煤炭价格的上涨会导致供热业务毛利率上升。另一方面,对发电业务而言,因为上网电价由国家政策统一规定且较为稳定,一般情况下,煤炭采购价越高,发电业务毛利率越低。因此,基于煤热联动的定价机制及公司的经营特点,公司存在因煤炭价格大幅波动而导致经营业绩不稳定的风险。

  生活垃圾是公司主要生产原材料之一,生活垃圾的供应量直接影响公司的经营效益。公司处理的生活垃圾由余姚市环境卫生管理中心运送至公司,其供应量主要受到余姚地区的垃圾收运体系和人口数量及生活习惯的影响。现阶段,公司是余姚地区唯一的生活垃圾处理中心,生活垃圾供应量稳定增长,但不能排除随着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余姚地区居民人口数量或生活习惯的变化,导致生活垃圾供应量增加量不及预期甚至下降,使得公司生产成本上升,影响经营业绩。公司将根据环保监管要求、市场变化情况,积极开拓固废治理区域,增加固废治理业务,努力满足垃圾炉的生产经营。

  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及5号垃圾炉改扩建项目将于2023年有序按计划建成,随着项目建成投产后陆续产生效益,公司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将大幅提高,新增固定资产折旧所增加的生产成本将会被本次投资项目新增的销售收入消化。但是上述项目可行性虽经过管理层、董事会、股东大会的讨论及审议通过,但项目投资是基于以前的市场环境及对未来市场需求趋势的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还要受未来的产业政策、市场需求等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公司的投资项目存在无法达到预期收益的风险,不能如期产生效益或实际收益低于盈亏平衡点的收益,则新增的固定资产折旧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下周A股解禁市值超1200亿元!这只股票解禁股东浮盈超7倍,金额超60亿元!

  银华基金马君:我国CXO企业已诞生全球第一和第三的小分子CDMO生产企业 行业景气度仍在

  下周A股解禁市值超1200亿元!这只股票解禁股东浮盈超7倍,金额超60亿元!

  已有56家主力机构披露2022-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5.34万股,占流通A股0.13%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18.48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尚可,暂时未获得多数机构的显著认同,后续可继续关注。

  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有害信息举报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

  算法推荐专项举报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